银行卡冻结 3 天,正急着用钱周转的他,在网上找到一位自称 “法务” 的人。对方承诺 “百分百解冻”,却要求先交 8000 元保证金,可钱一转过去,对方直接失联 —— 这是 2025 年 7 月某地警方接到的真实报案。随着 “断卡行动” 持续推进,仅上半年全国就有超 20 万张银行卡因交易异常被冻结,各类解冻骗局也趁机滋生蔓延。
三类高发解冻骗局,专盯 “急用钱” 的人
保证金诈骗:“交钱就解冻,事后能退回”这类骗局常伪造 “银行卡冻结通知书”,以 “征信拉黑”“面临法律追责” 相威胁,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心理逼其转账。就像有受害者遇到 “保证金比待解冻资金还多” 的情况,其实是骗子算准了人们会为了拿回钱 “丢卒保车”,最终只会落得 “钱卡两空”。
假律师套路:“5000 元全包,解冻稳了”很多人不知道,法律咨询公司并无代理解冻的资质!只有持有《律师执业证》的正规律师,才有权向办案机关递交法律文书、参与沟通对接。那些张口就 “打包票” 的 “法律咨询顾问”,大多是靠话术圈钱的 “销售”,而非真律师。
关系户骗局:“找 XX 熟人,1 万就能通融”司法冻结全程有严格记录,每一步都受制度约束,绝不可能 “花钱通融”。民警明确提醒:若需与办案方沟通,直接联系办案单位即可,切勿轻信陌生人所谓的 “内部渠道”“熟人关系”,这些全是骗钱的幌子。
两种冻结情况的正规流程:花钱少,步骤清
不管是银行风控冻结,还是司法冻结,正规处理的核心是 “交对材料”,而非 “花对钱”。两种常见情况的费用和步骤如下:
1. 银行风控冻结(如输错密码、交易异常)
花钱项:仅涉及身份证、交易凭证的复印费,最多 10 元;若需前往柜台办理,会产生少量交通费用,无其他额外支出。
具体步骤:
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(切勿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!),明确冻结原因。
本人携带身份证前往银行柜台,说明具体情况,例如 “因境外购物触发风控”。
提交购物小票、转账记录等证明材料,通常当天即可完成解冻。
2. 司法冻结(如涉案件、被财产保全)
花钱项:费用包括法律文书复印费、流水打印费,50 元以内即可解决;若需委托律师,费用通常按服务内容收取,因案件具体需求不同,此处不展开说明。
具体步骤:
通过电话咨询或前往银行网点,查询办案单位及联系方式。
拨打办案单位电话(可先通过 110 核实电话真伪),了解冻结缘由。
准备工资流水、合同、聊天记录等证明材料,证实资金来源合法。
提交材料后等待审核,一般 7 至 30 天出结果,符合条件的会出具《解冻裁定书》。
需找律师时,认准这 2 个标准避坑
若冻结原因复杂,比如涉及刑事案件、金额较大或有跨境交易,确实需要律师协助,但必须认准以下 2 个标准,避免 “花钱找罪受”:
标准 1:先查 “双证”,排除 “假律所”
正规律师事务所必须具备《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》,执业律师需持有《律师执业证》。
避坑提示:需警惕 “XX 法律咨询公司”,这类机构无资格递交法律文书,其员工多为 “法律销售”,并非正规律师;见面沟通时,可查看办公室是否悬挂执业证书,若对方仅用 “复印件” 搪塞,应立即离开。
标准 2:不承诺 “百分百解冻”,只讲 “风险与方案”
《律师执业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律师不得对案件结果作出承诺。正规律师会如实告知:“结合你的流水情况,解冻概率约 60%,还需补充 3 类材料”;而假律师则会拍着胸脯保证:“放心,我和办案队熟,包解冻!”
别觉得找律师浪费钱,这 4 件事只有他们能做
帮你 “读懂冻结原因”,避免瞎忙活普通人拿到 “冻结通知书”,看到 “涉嫌诈骗”“涉案资金” 等字样往往会慌乱,而律师能从文书中提取关键信息:是 “全额冻结” 还是 “限额冻结”?冻结机关是派出所、经侦支队还是法院?是否有关联案件编号?这些信息是后续处理的关键。
帮你 “优化材料”,提高认可度普通人提交材料时,常出现 “流水杂乱”“证明材料无关联” 的问题,例如仅打印 3 个月流水却未附上对应订单合同,或用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却未做 “真实性公证”。律师会按办案机关要求整理材料,并代写《法律意见书》,用专业术语说明 “资金与案件无关”,比口头解释更有说服力。
帮你 “专业沟通”,减少冲突律师享有《刑事诉讼法》赋予的 “会见权”“阅卷权”,若案件涉及刑事犯罪,还可申请阅卷,掌握案件核心证据,沟通时更具针对性。这种专业对接能减少普通人与办案机关的误解,提高处理效率,这是个人沟通无法实现的。
帮你 “规避隐性风险”,防二次冻结部分冻结背后藏着 “隐性风险”,比如你的银行卡曾接收过 1 笔涉案资金,即便你不知情,也可能被列为 “重点关注对象”。律师会协助你对接办案机关,争取出具《情况说明》,明确你 “无涉案嫌疑”,避免后续再次被冻结。